醫學論注
 

II型糖尿病併發症之預防及中醫藥治療之展望  柯宗卿

        根據衛生署公佈之八十二年台灣地區主要死亡原因顯示,因糖尿病而死亡者已成為五大原因之一,且因台灣地區人口之逐年老化及飲食過度豐盛,因糖尿病及其併發症而死亡之比例仍將上升。由於糖尿病各種併發症病程進行緩慢,且初期無甚症狀,因此患者不易養成警戒心;一旦併發症開始出現時,其病程往往進行了十幾年甚至更久。併發症出現後,因現在醫藥缺乏有效之療法,致使病患身體受苦,降低生活品質,且長期生活在恐懼之中。因各種併發症仍需採取症狀治療且不能停藥,如此,在全民健保政策下,也將是政府極大的負擔。因此如何預防或減緩併發症之發生,除了從教育糖尿病患者外,中醫藥之及早治療,在預防與減緩併發症之發生,也提供了另一方向。

II型糖尿病之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但推斷可能和飲食失節、形體肥胖、缺乏運動、身體老化、情志失調、化學藥物及具有遺傳體質者有關,其中的幾種因素集合在一起,就有可能引發II型糖尿病。有了糖尿病而沒有及時治療及飲食控制;或雖有治療,但因藥效不佳或飲食未能適當控制;則體內之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長期處於代謝異常之狀態其對血管和神經方面所造成之傷害是十分明顯的。血管方面,對大血管及微血管都有可能造成病變;神經系統則對自主神經及周圍神經造成傷害,由於病變之部位、時間不同,於是各種慢性併發症狀逐漸發生。

進一步分析糖尿病之慢性併發症,依病變之部位組織而產生如下之併發症:

1.        如微血管病變,其基底模變厚,容易受損之組織器官有視網膜及腎臟微血管。視網膜最嚴重者將造成視網膜剝離而失明。腎微血管病變將造成瀰漫性腎硬化症,如再出現蛋白尿而未能妥善治療,幾年內將導致腎衰竭。

2.        如大血管受損,其主要造成動脈硬化之疾病,糖尿病患者之大血管病變比非糖尿病者發生的較早且嚴重。常見者如冠狀動脈硬化、腦血管硬化及周邊血管疾病。

3.        如自主神經受損,比較常侵犯的為腸胃與泌尿生殖系統,侵犯腸胃系統使人產生飽滿感,常噁心噁吐;大便或秘或瀉,甚至有大便失禁狀況。如侵犯泌尿生殖系統,則產生排尿障礙、陽痿等。由於小便常不能排淨,很容易受細菌感染而造成膀胱、尿路感染,甚至上行至腎,加速腎病變之進行。

4.        如周邊神經病變,常使下肢有燒灼感、麻木、疼痛最後漸失知覺,很容易造成足部、下肢之傷害。

5.        其他如代謝混亂而產生之高血脂症,下肢血管阻塞點阻塞受感染而成壞疽,免疫功能下降而致之感染如口腔炎、陰道炎、膀胱尿道炎等也是常見之併發症。

透過病理解剖、血液流變學研究及生化檢驗等,目前已知糖尿病患者之全血比黏度、血

漿比黏度、中性脂肪、總脂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極低密度脂蛋白等均較常人為高,且病情愈重者,差距愈大。因上述之因素,造成全身的血流緩慢、微循環阻塞、血栓形成、臟器注血量降低,組織缺血缺氧,逐漸形成淤血之症狀,而導致血管、神經各種慢性併發症之發生。血瘀之現象,可以說是併發症產生之根源,且血瘀情況較嚴重者,其併發症之發展也就愈快。

        糖尿病之併發症對糖尿病患者來說,幾乎市不可避免的,因此如何預防或減緩其發生是治療糖尿病患者必須特別關心的問題。當然首先必須教導病患控制飲食、按時服藥,使其血糖儘量降低,如此將可使併發症之傷害降到最低;國外有醫師對四千多名糖尿病患者觀察25年之久,也確實證明這個論點。而糖尿病患者血瘀狀況與併發症之遲速有密切的關係,因此發病之初儘早使用中藥之活血化瘀方式,因應是預防或延緩其併發症最有效之方法。

        治療第II型糖尿病配合活化血瘀,大陸方面已有很多文獻報告,在七十年代,大陸名醫祝諶予教授等將糖尿病依併發症及症狀演變將II型糖尿病歸納成七型:

        1.  陰虛型   2.  陰虛火旺型   3.  氣陰兩虛型  4.  氣陰兩虛火旺型

1.        陰陽兩虛型  6.  陰陽兩虛火旺型  7.  瘀血型

除瘀血型因體質或病情而呈現血瘀特別嚴重外,其他六型大抵能代表第II型糖尿病由發

病而逐漸轉變之過程,依辨證分型而給予適當之方法,並加入活血化瘀之品而得到較佳之療效。過去中醫對消渴症之認識大多從「初病為陰虛燥熱,久則傷氣傷陽」之立論著手,而給予病患「清熱、養陰、益氣、補陽」之治則。現在則可以在此立論基礎上再加入活血化瘀法,則中醫藥用來治療第II型糖尿病及預防或延緩其併發症將更趨完備。

 

臨床三例之治療過程

 

一、 XX 71 退休公務員 體形適中

於八十二年四月六日初診,自言發現第II型糖尿病已十多年,在某醫院定期治療、服藥,

最近日服降糖藥三次,但血糖控制仍時好時壞(推測與他不能節制飲食有關)。最近一次之空腹血糖為278mg/dl。目前視力模糊(即將進行手術) ,小便泡沫多,常數日不大便,但最令他痛苦的是始於三年前的腰膝無力,小腿麻木,有時灼熱疼痛,近來走路不到十分鐘就需休息。診其脈細數,舌暗胖,講話無力,寫字手會抖動;判斷II型糖尿病併發視網膜病變,腎功能不全,並已傷及腸胃自主神經及下肢周邊神經。依中醫之辨證分型屬氣陰兩虛型並逐漸傷及陽。因其病程長,併發症多且複雜,初步給予之治療方針是改善腎功能及腸胃系統,兼予活血,以六味地黃湯加味治之,處方如下:

      

生地

三錢

熟地

三錢

山藥

五錢

山茱萸

三錢

丹參

三錢

牡丹皮

三錢

牛七

三錢

茯苓

三錢

澤瀉

二錢

檸檬草

三錢

桃仁

二錢

紅花

二錢

黃耆

五錢

大黃

一錢

 

 

        每週服六帖,連服一個月左右,其中根據症狀,稍有加減,如加入木香、厚朴行氣藥以加強腸胃排放功能;去桃仁、紅花,加血藤、石藤以增加通絡功能等。至此,據黃先生自己描述,感覺身體輕鬆許多,小便泡泡減少,臭味減輕,大便固定一日一至二次,唯腳部灼熱、酸麻仍改善不多而影響睡眠。於五月五日處方如下:
 

生地

三錢

孰地

三錢

山藥

五錢

山茱萸

三錢

牛七

三錢

丹參

二錢

桃仁

三錢半

紅花

二錢半

澤瀉

二錢半

車前子

二錢半

大黃

一錢

黃耆

五錢

狗脊

三錢

寄生

三錢

木瓜

三錢

秦艽

三錢

        以此方每週六帖,連服一個月,其間也稍有加減,並囑其可用藥之殘渣煮水,浸泡小腿;服藥一週後,腰脊酸痛無力,及雙腳麻木灼熱感開始明顯降低,至六月二日來時表示已可連走四十分鐘不用休息,晚上睡眠轉佳,最後一次空腹血糖為214mg/dl,大便一日一次順暢。

        目前此病患仍接受治療中,由於改善其腎功能、排便、及下肢酸麻灼熱等,配合意願頗高,現開始從教育著手,使其了解併發症之可怕,並要求其嚴格控制飲食,用藥方面加強降糖藥物,如花粉、麥冬、首烏、蒼朮等,並稍加補腎陽之藥,如也戟天、羊藿等,目前仍在觀察中。並囑其需在原醫院檢查腎功能。

一、馬吳XX 51 142公分 69公斤 肥胖型

821022日來時表示,昨晚胸悶,頻冒冷汗,稍一睡覺,便覺不能呼吸、胸悶又驚醒過來。問診情形為常善饑、渴多飲、尿頻但不多、大便常溏偶便秘、有口臭、常覺手麻、脈滑微數、舌質紅有斑、苔白滑。曾作心電圖無異狀,服狹心症西藥,但覺效果愈來愈差。先開藥預防狹心症,並囑其作生化檢查,處方如下:

炙甘草湯

6

丹參

2

赤芍

1

川芎

2

降真香

1

桃仁

1

        以上為一天份之藥量。1026日來時表示,服藥其間,挾心症沒有再犯。但其檢驗空腹血糖為200mg/dl,中性脂肪為171mg/dl,稍高,其他檢驗項目尚可。依其陳述之症狀應屬糖尿病辨證分型之氣陰兩需火旺型,狹心症是因糖尿病而引起之氣滯血瘀,心氣不足所引發的。因此給予兩組藥方: 

1.

炙甘草湯

5

丹參

1.5

黃耆

1.5

川芎

2

赤芍

1

桃仁

1

降真香

1

 

 

2.

知柏地黃湯

7

蒼朮

1.5

山藥

1

麥門冬

1

天花粉

1.5

檸檬草

3

       其中第二組飯前服用,以期能在飯後血糖不致太高,並長期服用以治療糖尿病。第一組飯後一小時服,以預防狹心症再發。連服兩個多月,其間稍有修改。此時間內狹心症沒有再復發,血糖降到150mg/dl,中性脂肪降低不明顯,但主要口渴多飲、大便溏、善飢、手麻等症狀已不明顯。至此專服第二組藥加減,狹心症也沒有發生。但農曆年後,因身體輕快,心情佳而胃口大開,血糖又逐漸上升。此時開始教育病患併發症之可怕,並囑其嚴格控制飲食,並將處方修改如下:

孰地

三錢

生地

三錢

丹參

三錢

黨參

三錢

黃耆

五錢

山藥

五錢

天花粉

三錢

蒼朮

三錢

麥門冬

三錢

石羔

五錢

檸檬草

三錢

川芎

三錢

赤芍

三錢

 

        以益氣養陰兼活血為主,每週六帖,血糖已再降,中性脂肪在標準內,目前持續固定服藥中。

一、XX 37 160公分 72公斤 壯實稍胖

821026日因感冒就診,並述說近期因應酬多,身體十分疲倦,尤其是項強頭重,雙手常感麻木,身體有不知名之酸痛感,診其脈滑、舌質暗、頻尿、便秘、自覺有口臭易渴善飢。因此給予三天感冒藥並囑其作生化檢驗。112日來複診,生化報告顯示: 空腹血糖為196mg/dl,中性脂肪1328mg/dl,總膽固醇439mg/dl,當然低密度與極低密度脂蛋白均明顯偏高。配合其症狀,應屬於糖尿病分型中之陰虛火旺型並兼有高血脂症。給予處方以清熱養陰破瘀降血脂,處方如下:

知柏地黃湯

7

丹參

1

麥冬

1

玄參

1

花粉

2

抵擋湯

4

檸檬草

2

 

 

         服用兩週後,不適之症狀大約已去掉七成,囑其續服,約一個月半再做生化檢驗,結果空腹血糖已降為135mg/dl,但中性脂肪仍在1374mg/dl,膽固醇374mg/dl,唯患者強調兩個月前之不適症狀已完全消除。至此體會出此可能是抵擋湯破瘀行血之功,是故雖血脂仍偏高,但因血行無礙,故症狀消失。此時開始教育病患他將來可能發生之併發症,並囑其需嚴格控制飲食,減少不必要之應酬。原處方依症狀加減,續服藥至四月中旬再檢驗,此時空腹血糖122mg/dl,中性脂肪457mg/dl,膽固醇191mg/dl,顯然配合飲食之後效果更顯著。五月初見到此病患時,其身體瘦了一圈,精神清爽,囑其續服藥並控制飲食至血糖、血脂與正常人無異,才可停藥。

        由上面三個實例中體會出中藥在改善第II型糖尿病之各種症狀,效果卓越,但如果要完全降低血糖,則非患者嚴格控制飲食不可。因此中醫藥治療糖尿病與併發症之確實功效需要有較多臨床統計數據之支持才會有說服力,並擺脫以前中藥有神效卻又說不出所以然之現象。在此情況下,中醫住院制度是絕對必要的,因唯有在固定給藥及飲食設計下所得的統計結果才有意義,或許也唯有如此才能使西醫體會中醫藥之治病觀念及效果確實有許多西醫不及之處。

 

參考資料

1.        糖尿病學                                             Davidson 原著  陳炳堅譯。

2.        糖尿病從瘀論治臨床小結     李佃貴等  新中醫,一九九一,十一。

3.        學祝諶予治療糖尿病經驗心得     李玉林等  中醫雜誌,一九九一,六。

4.        II型糖尿病人血液流變學的變化及因素探討    趙玉琢等  遼寧中醫雜誌,一九九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