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I型糖尿病併發症之預防及中醫藥治療之展望
柯宗卿
根據衛生署公佈之八十二年台灣地區主要死亡原因顯示,因糖尿病而死亡者已成為五大原因之一,且因台灣地區人口之逐年老化及飲食過度豐盛,因糖尿病及其併發症而死亡之比例仍將上升。由於糖尿病各種併發症病程進行緩慢,且初期無甚症狀,因此患者不易養成警戒心;一旦併發症開始出現時,其病程往往進行了十幾年甚至更久。併發症出現後,因現在醫藥缺乏有效之療法,致使病患身體受苦,降低生活品質,且長期生活在恐懼之中。因各種併發症仍需採取症狀治療且不能停藥,如此,在全民健保政策下,也將是政府極大的負擔。因此如何預防或減緩併發症之發生,除了從教育糖尿病患者外,中醫藥之及早治療,在預防與減緩併發症之發生,也提供了另一方向。
第II型糖尿病之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但推斷可能和飲食失節、形體肥胖、缺乏運動、身體老化、情志失調、化學藥物及具有遺傳體質者有關,其中的幾種因素集合在一起,就有可能引發II型糖尿病。有了糖尿病而沒有及時治療及飲食控制;或雖有治療,但因藥效不佳或飲食未能適當控制;則體內之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長期處於代謝異常之狀態其對血管和神經方面所造成之傷害是十分明顯的。血管方面,對大血管及微血管都有可能造成病變;神經系統則對自主神經及周圍神經造成傷害,由於病變之部位、時間不同,於是各種慢性併發症狀逐漸發生。
進一步分析糖尿病之慢性併發症,依病變之部位組織而產生如下之併發症:
1.
如微血管病變,其基底模變厚,容易受損之組織器官有視網膜及腎臟微血管。視網膜最嚴重者將造成視網膜剝離而失明。腎微血管病變將造成瀰漫性腎硬化症,如再出現蛋白尿而未能妥善治療,幾年內將導致腎衰竭。
2.
如大血管受損,其主要造成動脈硬化之疾病,糖尿病患者之大血管病變比非糖尿病者發生的較早且嚴重。常見者如冠狀動脈硬化、腦血管硬化及周邊血管疾病。
3.
如自主神經受損,比較常侵犯的為腸胃與泌尿生殖系統,侵犯腸胃系統使人產生飽滿感,常噁心噁吐;大便或秘或瀉,甚至有大便失禁狀況。如侵犯泌尿生殖系統,則產生排尿障礙、陽痿等。由於小便常不能排淨,很容易受細菌感染而造成膀胱、尿路感染,甚至上行至腎,加速腎病變之進行。
4.
如周邊神經病變,常使下肢有燒灼感、麻木、疼痛最後漸失知覺,很容易造成足部、下肢之傷害。
5.
其他如代謝混亂而產生之高血脂症,下肢血管阻塞點阻塞受感染而成壞疽,免疫功能下降而致之感染如口腔炎、陰道炎、膀胱尿道炎等也是常見之併發症。
透過病理解剖、血液流變學研究及生化檢驗等,目前已知糖尿病患者之全血比黏度、血
漿比黏度、中性脂肪、總脂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極低密度脂蛋白等均較常人為高,且病情愈重者,差距愈大。因上述之因素,造成全身的血流緩慢、微循環阻塞、血栓形成、臟器注血量降低,組織缺血缺氧,逐漸形成淤血之症狀,而導致血管、神經各種慢性併發症之發生。血瘀之現象,可以說是併發症產生之根源,且血瘀情況較嚴重者,其併發症之發展也就愈快。
糖尿病之併發症對糖尿病患者來說,幾乎市不可避免的,因此如何預防或減緩其發生是治療糖尿病患者必須特別關心的問題。當然首先必須教導病患控制飲食、按時服藥,使其血糖儘量降低,如此將可使併發症之傷害降到最低;國外有醫師對四千多名糖尿病患者觀察25年之久,也確實證明這個論點。而糖尿病患者血瘀狀況與併發症之遲速有密切的關係,因此發病之初儘早使用中藥之活血化瘀方式,因應是預防或延緩其併發症最有效之方法。
治療第II型糖尿病配合活化血瘀,大陸方面已有很多文獻報告,在七十年代,大陸名醫祝諶予教授等將糖尿病依併發症及症狀演變將II型糖尿病歸納成七型:
1.
陰虛型
2. 陰虛火旺型
3. 氣陰兩虛型
4. 氣陰兩虛火旺型
1.
陰陽兩虛型 6. 陰陽兩虛火旺型
7. 瘀血型
除瘀血型因體質或病情而呈現血瘀特別嚴重外,其他六型大抵能代表第II型糖尿病由發
病而逐漸轉變之過程,依辨證分型而給予適當之方法,並加入活血化瘀之品而得到較佳之療效。過去中醫對消渴症之認識大多從「初病為陰虛燥熱,久則傷氣傷陽」之立論著手,而給予病患「清熱、養陰、益氣、補陽」之治則。現在則可以在此立論基礎上再加入活血化瘀法,則中醫藥用來治療第II型糖尿病及預防或延緩其併發症將更趨完備。 |